工作流设计与应用
工作流概述
工作流就像一套精心编排的 “任务剧本”,它将一系列有序的任务和操作串联起来,帮助我们达成特定目标。它可以把插件、大语言模型、代码块等组合起来,完成复杂的业务流程。
在高校场景中,工作流可以灵活整合教务系统插件、智能问答大语言模型、数据处理代码块等资源,高效解决各类复杂问题。比如学生请假流程,从提交请假申请、辅导员审批、到教务系统记录变更,各个环节紧密衔接,确保流程规范且高效运转。
创建和配置工作流
1. 创建工作流
在工作流管理页面,点击 “创建工作流” 按钮,输入一个直观易懂的名称,如 “学生活动审批工作流”,并添加简要描述,说明这个工作流的用途,方便后续管理和使用。
2. 编辑工作流
进入编辑页面后,会看到默认存在的 Start 和 End 节点。
- Start 节点是工作流的 “起点”,用于设定触发工作流运行的条件和接收初始信息。以学生活动审批为例,Start 节点可以设置为接收学生提交的活动申请信息,包括活动名称、时间、地点、参与人员等。
- End 节点则是工作流的 “终点”,用于输出工作流的最终结果,比如向学生反馈活动审批是否通过,若通过还可包含审批意见。
3. 添加其他节点
除了 Start 和 End 节点,还能根据需求添加多种功能节点,例如:
- 大模型节点,在高校中可用于处理学生咨询邮件,通过设置合适的提示词,让大模型生成专业、准确的回复;
- 插件节点可以调用图书馆借阅系统插件,实现查询学生借阅记录、续借书籍等功能;
- 知识库节点能连接高校政策知识库,快速检索出学生关注的奖学金申请政策、学分认定规则等内容。
4. 节点配置:
大模型节点:选择合适的大语言模型,如在处理学术问题咨询时,选择知识储备丰富的学术型模型。设置参数方面,温度参数可影响回答的创造性,若希望回答严谨规范,温度值可设低一些;最大生成 token 数根据需求设定,避免回答过长或过短。编写提示词时,要清晰明确,比如 “请针对学生关于 [具体学术问题] 的咨询,提供详细且专业的解答” 。
插件节点:以调用校园卡充值插件为例,配置输入参数为学生学号和充值金额,输出参数设定为充值成功与否的状态提示和余额信息。配置时需确保输入输出参数与插件接口要求一致,否则会导致调用失败。
知识库节点:根据检索需求,设置关键词匹配规则、检索范围等参数。比如在检索学生竞赛相关知识时,限定检索范围为近三年发布的竞赛通知和获奖案例,提高检索结果的相关性和时效性。
5. 连接节点
通过链接线将各个节点按照业务逻辑依次连接,形成完整的工作流。连接时要仔细检查流程是否合理,避免出现逻辑错误或死循环。
使用工作流
工作流创建完成后,就可以与高校智能助手等应用结合使用。在智能体编排页面的技能添加区域,选择对应的工作流添加到智能体中,并配置好输入参数。比如将 “学生活动审批工作流” 添加到校园智能助手后,当学生在智能助手提交活动申请时,智能助手就能自动调用该工作流完成审批流程。
此外,还能在工作流中嵌套使用其他工作流,将复杂任务拆解为多个子功能。以毕业设计管理为例,可设置一个主工作流负责整体流程把控,再嵌入 “选题申报工作流”“中期检查工作流”“论文答辩工作流” 等子工作流。每个子工作流专注处理特定环节,这样既便于管理,又能提高整个毕业设计流程的执行效率,同时也方便后续对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和调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