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能体类型详解
对话型智能体

对话型智能体就像一个贴心又博学的 “云端好友”,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,为大家带来温暖陪伴与知识解答。在高校师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,这类智能体可能是:
- 在学术研究上,学生小李在撰写历史论文时,面对海量文献不知如何筛选。他通过对话型智能体,输入研究主题和关键词,智能体不仅快速梳理出核心参考文献,还给出了文献中的关键观点和研究思路,帮他高效完成论文。
- 在课堂上,王老师正在讲解复杂的物理公式,部分同学理解困难。王老师借助对话型智能体,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提问,智能体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实例解答疑惑,使原本晦涩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,课堂氛围也更加活跃。
- 在新生入学报到时,小张初入校园,对食堂位置、图书馆开放时间等信息不了解。他向校园对话型智能体询问,智能体迅速给出详细指引,还贴心推荐了周边美食,帮助小张快速融入校园生活。
无论是学术难题,还是生活琐事,对话型智能体都能像朋友一样,用亲切的交流方式,为高校师生提供实用的帮助。
流程编排型智能体

流程编排型智能体就像校园里一条 24 小时运转的 “智能流水线”,化身不知疲倦的 “校园事务管家”,能把高校里各种复杂的事务流程梳理得井井有条。这条 “流水线” 通过可视化界面,将不同功能模块像齿轮般精密组装 —— 大语言模型负责理解任务指令,插件对接具体业务系统,代码块解决个性化需求,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。比如:
- 在学生选课环节,采用流程编排型智能体,当学生提交选课申请后,智能体自动检查课程容量、上课时间冲突情况,接着核验学生学分条件是否满足,再处理选课确认,最后及时推送选课结果,极大减少了人工处理的繁琐与错误,让学生选课更高效。
- 对于科研项目申报,借助流程编排型智能体,先接收教师提交的申报材料,随即检查材料完整性与格式规范性,然后将材料分发给对应专家评审,根据评审意见反馈给教师修改,最后完成申报归档,让科研申报流程顺畅有序。
- 在校园活动审批时,利用流程编排型智能体,从社团提交活动申请开始,依次进行场地可用性检查、安全预案审核、经费预算评估,最后给出审批结果,整个过程快速且严谨,保障了校园活动的顺利开展。
每个环节就像流水线上的传送带,一环扣一环,既避免了人工处理的疏漏,又大大提升了校园事务的处理效率。
对话流型智能体(新)

一句话解释:对话流型智能体 = 对话型智能体+ 强制调用工作流。
这种类型非常适合需要大模型“强制”调用工作流的场景,既保留了对话型智能体能与用户交互对话的优势,又满足了强制调用(无论什么条件都会跑一遍)工作流的需求。
所以目前只要是仅调用唯一一个工作流的智能体场景,对话流型智能体就是完美升级版。
如果是根据情况自由调用不同工作流的场景,仍然推荐对话型+工作流的模式,或者在工作流中添加分支判断结点后再调用不同的工作流分支。